探索不止 突破極限


勞力士品牌歷史與探險活動密不可分。無論是攀登喜馬拉雅高峰,穿越極地冰冠,還是潛入深海,勞力士腕錶參與了二十世紀眾多極具挑戰性的探險創舉。勞力士以這些探險為契機,將大自然作為天然實驗室,檢測並改進勞力士腕錶的可靠性與堅固性,從中獲取的寶貴意見對後續腕錶研發助益良多。

Explorer(探險家型)誕生於1953年,旨在紀念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與丹星・諾基(Tenzing Norgay)首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一歷史壯舉。Explorer II(探險家型 II)誕生於1971年,性能卓越可靠,在極端環境下依然表現出色,成為極地探險家、岩洞學家及火山學家的理想腕錶,在探險領域獨佔一席之地。多年來,這兩款腕錶陪伴傑出探險家探索各個角落,深入了解地球,並不懈求索保護地球的方法。

過去一世紀的探險活動旨在逐步追求三個目標:一是探索世界未知之域,二是打破人類耐力極限,三是觀察地球環境,助力保護地球。面對這三項挑戰,勞力士陪伴探險家踏上了勇敢無畏的征程。

艾德蒙・希拉里爵士與丹星・諾基登上珠穆朗瑪峰。 - 打開lightbox

勇於探索

1953年,艾德蒙・希拉里爵士與丹星・諾基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一創舉贏得舉世讚譽。勞力士為此次探險提供Oyster Perpetual(蠔式恒動型)腕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兩位登山家成功登頂世界之巔後,勞力士於同年發佈Explorer(探險家型)。這款腕錶歷經多年潛心研發。早在1930年代,勞力士就開始為喜馬拉雅山地探險活動提供裝備,從而觀察勞力士腕錶在高海拔極端環境中的運行狀況。每次探險結束後,登山者會依據勞力士腕錶的性能表現提供意見,幫助勞力士提升腕錶性能。正如手腕擺動可為機芯提供動力,探險家的親身體驗亦有助於勞力士精進製錶工藝。勞力士腕錶將不斷陪伴探險家踏上更多探索之旅,前往偏僻地區探秘未知世界。


登頂世界之巔第一人

攀登珠峰是一項極為艱鉅的挑戰。1953年5月,兩位英國探險隊成員成功登頂珠峰,站上世界之巔,贏得舉世讚譽。勞力士亦參與了這項創舉。

在珠峰上,每時每刻都攸關生死。凜冽嚴寒和極度缺氧的惡劣環境令身體備受折磨,造成巨大壓力。正是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中,兩位堅毅勇敢的登山者於1953年5月29日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29,028呎),成為世界成功攀登珠峰第一人。當時,季風暴風雪即將來臨,登頂珠峰的最後希望落在這兩位登山者身上。在非凡決心的激發下,紐西蘭養蜂人兼經驗豐富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爵士與尼泊爾登山家丹星・諾基攻克令眾多先行者鎩羽而歸的挑戰,成功登頂珠峰,名留青史。

這場探險由約翰・亨特爵士(Sir John Hunt)領導,英國喜馬拉雅聯合委員會(British Joint Himalayan Committee)負責籌備,該實體組織由倫敦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及登山俱樂部(Alpine Club)聯合創立,旨在監管珠峰攀登活動。探險隊由16名隊員組成,但由於物流方面的限制,便需要數百名搬運工來運送探險所需的數噸必要物資,其中包括數十個裝有精密設備的包裹,這些設備已仔細編入物資目錄,隨時可供使用。從專門設計的登山靴,到已經過風洞測試的帳篷,探險隊面面俱到,為成功登頂做好周全準備。勞力士亦參與到這場探險之中,為探險隊提供Oyster Perpetual腕錶。「英國探險隊成員佩戴了勞力士Oyster Perpetual腕錶,這些腕錶在珠峰上再次證明其可靠性能,」約翰爵士在歸途中寫道,「它們計時如此精準,令我們深感欣慰。這確保了探險隊成員全程都能保持時間同步。【……】。勞力士蠔式腕錶性能出眾,我們已將其視為攀登高山的重要裝備。」



喜馬拉雅山脈:天然實驗室

險峻高峰為測試腕錶是否堅固可靠提供了絕佳環境。對勞力士而言,喜馬拉雅山脈便是理想的天然實驗室。

二十世紀上半葉,喜馬拉雅山脈尚待征服的高峰吸引著全球各地的登山者。其中,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尤為令人神往。懷著勇攀高峰的嚮往,以及在真實環境中測試腕錶性能的渴望,勞力士決定與先鋒登山者攜手同行。1933年至1955年,至少17次珠峰探險活動皆配備勞力士腕錶。

勞力士腕錶屢次陪伴登山者首度登頂高峰,首先是1953年登頂海拔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珠峰,隨後是1954年登頂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1955年登頂海拔8,586米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同年登頂海拔8,485米的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

 

喜馬拉雅山間的瑞士登山先鋒

安娜莉絲・露娜(Annelies Lohner)是卓越的瑞士探險隊創始人,他們成功登上多座世界高峰,登山裝備包括勞力士Oyster Perpetual腕錶。

年輕有為的登山家安娜莉絲・露娜來自坐落於伯爾尼阿爾卑斯山脈(Bernese Alps)少女峰山腳的格林德瓦(Grindelwald)村,二戰結束後,她極具魄力地提議組建瑞士首支喜馬拉雅山探險隊。懷著探險激情與勇攀高峰的開拓精神,她成功說服瑞士阿爾卑斯研究基金會(Swiss Foundation for Alpine Research),支持她率隊深入印度北部加爾瓦爾山脈(Garhwal Himal)地區的根戈德里(Gangotri)山間。1947年5月至9月,探險隊歷時五個月勇攀崇山險峰,首度登頂凱達爾納特峰(Kedarnath)、薩托潘斯峰(Satopanth)、哥林迪峰(Kalindi,經由東北面)、巴拉巴拉峰(Balbala)及南達昆提峰(Nanda Ghunti),並探索了海拔在6,000至7,000米以上的喬克漢巴(Chaukhamba)群山。勞力士為探險隊員配備了Oyster Perpetual腕錶,全程伴其左右。這些腕錶性能出色,成功經受住極端環境的考驗。歸程途中,登山者分享了腕錶的防水性、精準度及恒動擺陀自動上鏈機芯的便捷實用。「每位隊員都佩戴了勞力士腕錶,這些腕錶計時精準,功能實用,令人滿意。無需手動上鏈這一點尤其令人讚賞,」探險隊嚮導安德烈・洛治(André Roch)於1947年7月7日在根戈德里營地寫道。

在1948年舉辦的腕錶博覽會上,勞力士特地設立專門展櫃,將探險隊攀登過的高峰化為裝飾背景,展示探險隊員佩戴的勞力士腕錶。


出色防水無懼冰川
勞力士蠔式錶殼採用革新設計,具備出眾防水性能。在其問世數年後,一位著名探險家在格陵蘭探險之旅中測試了蠔式錶殼。

灰塵和濕氣入侵會對腕錶內部造成永久損害,影響計時性能。為解決此難題,勞力士創辦人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深知一項創新發明勢在必行,勞力士由此研發出蠔式錶殼。這款完全密封的錶殼於1926年取得專利。勞力士定期邀請探險家佩戴蠔式腕錶,在真實條件下測試蠔式錶殼,確保錶殼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出色防水。1930年至1931年期間,極地探險家亨利・佐治・「真奴」・華堅斯(Henry Georges ‘Gino’ Watkins)沿格陵蘭海岸展開探險,隨身攜帶數枚Oyster Perpetual腕錶。探險結束後,他向勞力士盛讚這些腕錶,即便浸入冰冷海水,蠔式腕錶依然運行如常。

 


EXPLORER,向探險先鋒致敬

新一代Explorer選用18K黃金,旨在向二十世紀探險家締造的傳奇歷史致敬。

新一代Explorer黃金鋼款巧妙結合優雅尊貴的黃金與堅硬的蠔式鋼,向在二十世紀歷史中書寫華彩篇章的登山家及探險家致敬。這款腕錶承襲1953年原版腕錶的36毫米錶殼設計,令人不禁追憶起探險先驅志在征服神秘高峰的風雲年代。新一代Explorer搭載2020年發佈的3230型機芯。這款機芯將勞力士專利Chronergy擒縱系統與專利藍色Parachrom游絲相結合,動力儲備約70小時,彰顯勞力士精湛專業的機械製錶工藝。近百年來,勞力士矢志追求技術創新,致力不懈提升精密時計性能與堅固性。3230型機芯正是這種匠心精神的結晶,計時精準可靠,不受撞擊、溫度變化和磁場影響。

突破極限

腕錶是必不可少的探險裝備。作為掌控時間的唯一設備,腕錶對探險之旅至關重要,攸關生死。對於想在極端條件下測試個人耐力極限的探險者而言,腕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在荒無人煙的幽僻之地,沒有視覺參照點,難以分辨晝夜,這時一款精準可靠、清晰易讀且堅固耐用的腕錶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惡劣環境,探險者必須經受住嚴峻考驗,腕錶亦是如此。勞力士腕錶伴隨探險者勇往直前:探險家厄凌・卡格(Erling Kagge)成功征服「三極」(Three Extremes),包括在零輔助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穿越南極;登山家艾德・維思特斯(Ed Viesturs)未配備輔助氧氣設備,成功登上全球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探險家魯那・珍德內斯(Rune Gjeldnes)成為首位獨力穿越北冰洋的人士;姬絲汀・珍寧(Christine Janin)醫生成為首位憑一己之力抵達北極的女性,之後更登頂各大洲的最高峰。他們一往無前,突破人類耐力極限,開闢了探險新天地。


厄凌・卡格

征服三極

挪威人厄凌・卡格是經驗豐富的極端環境挑戰者。他是全球首位實現「三極」挑戰的人:抵達南北兩極並登上珠峰。他憑藉堅韌毅力取得傑出成就。

沒有雪橇犬,沒有飛機空投物資,他們獨力向前跋涉。晨間氣溫低至攝氏零下54度。「惡劣條件令人幾乎感到無望,但我們堅信自己能實現目標。」厄凌・卡格如此描述他的探險歷程。他與另一位滿懷熱忱的探險家保治・奧斯蘭(Børge Ousland)同行,在無外界援助的情況下,於1990年3月成為最先滑雪抵達北極的人。他們充滿信念,堅定勇敢,一心朝著目標前進,憑藉自身力量抵達目的地。

兩年後,卡格孤身一人前往南極。1992年至1993年,他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成為獨自抵達南極的第一人。他孤身跋涉了1,300多公里,歷時50餘天。他與外界完全斷絶聯繫,饑寒交迫,疲憊不堪,依舊竭力邁出每一步。1993年,他憑藉此探險壯舉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1994年,他踏上第三次探險之旅,再度在無外界支持的情況下成功登頂珠峰。這一巔峰成就令他成為史上首位實現「三極」挑戰的人,三極指的是北極、南極和世界最高峰珠峰。為完成這些重大探險,卡格不斷突破個人極限。他堅信,始終保持樂觀,不懈努力追求夢想,矢志克服重重障礙,定能不斷超越自我。

這位極地探險家成就不凡,他在嚴苛環境中展現出發掘自我的潛能、追求卓越的出色能力,令人深感欽佩。他憑藉持之以恒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每次探險中攻克挑戰。卡格不僅是征服「三極」的探險家,他首先還是一位秉持獨到幸福觀的哲學家,常說「挑戰與困難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


艾德・維思特斯

攀登時間管理

艾德・維思特斯在並未配備輔助氧氣設備的情況下,登上全球所有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他佩戴勞力士腕錶,謹記時間管理原則,成功登頂高峰。

艾德・維思特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登山家兼勞力士代言人,他敏銳專注,堅毅果敢,在未配備輔助氧氣設備的情況下,登上全球14座海拔超過8,000米(26,000呎)的高峰。對維思特斯而言,腕錶是至關重要的登山裝備,影響著他的人身安全與最終成敗。

「登山過程中,對時間的掌控攸關成敗與生死,嘗試登頂當天尤其如此,」他解釋道,「每半小時的時間掌控都很重要。嘗試進行登頂後,我必須清楚應在何時回到最高營地。我會根據這個時間計算整天的時間安排,包括需要在何時下山。如果當天更為嚴寒,而條件更有利,則應提早開始攀登,從而留出更多時間應對延誤或任何意外情況。下山則帶來第二重挑戰。我給自己定了規則,無論是否成功登頂,最遲在下午2點前就要開始返程,趁著光線充足、精力充沛,留足時間安全下山。有些登山者之所以面對生命威脅,正是因為返程時間太晚。嚴寒、黑暗、疲憊和缺氧等問題會導致嚴重後果。」 每次登山時,維思特斯都會佩戴他在1994年收到的那枚勞力士腕錶,即配備白色錶面的Explorer II。「這枚腕錶具備我所需的一切功能,從未令我失望:它搭載自動上鏈機芯,堅固可靠,搶眼的指針令錶面在黑暗中依然清晰易讀。防刮耐用的水晶鏡面亦非常實用,可抵禦登山過程中遭遇的撞擊。我得承認,這枚腕錶是我最重要的裝備之一。登山時,我格外關注時間的掌控,這枚腕錶及其精準計時功能,對我的安全至關重要。」


魯那・珍德內斯

感知極地時間

魯那・珍德內斯是一位擁有多項首創記錄的探險家。在極地,他會借助腕錶規劃日程,確保分秒不差。

身處冰雪皚皚的極地,極晝現象導致時間概念變得模糊。因此,腕錶對探險家至關重要,幫助他們規劃日程,並定時完成相應進度。魯那・珍德內斯參與了眾多探險活動,他是首位獨力成功以滑雪先後穿越格陵蘭、北冰洋和南極冰原的人士。在由勞力士贊助,命名為最長征途(The Longest March)的極地探險之旅中,他利用Explorer II腕錶規劃並遵守重要日程。「探險過程中,掌控時間關乎一切。在第一個月裡,我們會數著過了多少天,之後重點就轉移到如何實現目標上。因此,掌握時間並嚴格守時決定了一整天的規劃:準時起床、打包行李,遵循最高效的行進規則,即滑雪50分鐘,然後休息10分鐘。當天行程結束時,我們必須清楚何時停下來安營紮寨並吃好晚餐,儘快完成這一切,才能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在單人北極探險之旅的最後14天,我側重於時間管理,並計算自己花了多長時間推進行程。這幫助我成功抵達目的地。遵守嚴謹的日程安排讓人感到十分安心。」 為確保守時,他表示需要一枚精準可靠的腕錶。「在分秒必爭的惡劣環境下,走時精準的腕錶不可或缺,如果具備日曆顯示功能則更加實用,就像Explorer II。在探險過程中,時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能夠分辨具體日期自然再好不過。」


姬絲汀・珍寧

極端環境下的身心素質挑戰

只要經過合理訓練,人體就能適應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在環境嚴酷的荒涼地區,需要具備怎樣的身心素質才能生存?探險家兼醫生姬絲汀・珍寧對此加以定義。

「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溫度低至攝氏零下40乃至50度,人體只能保留約10%的體能,」勞力士2001年至2006年代言人、登山家、極地探險家兼醫生姬絲汀・珍寧表示。此外,無處不在的危險令身心面臨重重壓力。「因此,無論是攀登高峰還是探索極地,都需要具備強健體魄、樂觀心態,而且勇敢堅毅。」 成功抵達極限地帶的人,無不具備出色的身體耐力及心理抗壓能力。

「開啟登山或探險之旅時,要確保自己處於完美狀態,這便是成功的關鍵。為此,必須提前幾年開始準備,接受全方位訓練,從而積累充足經驗,並錘煉體魄,才能從容應對挑戰。」 無論是登山還是極地探險,威脅無處不在,凜冽嚴寒、呼嘯狂風、無法就近得到支援……種種因素危及安全。登山過程中,缺氧可能會導致急性高原病,令人神志不清。有時,登山者會抱著「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登頂」的危險心態。然而,要確保個人安全,則必須嚴格自律,保持專注。「想在探險中生存下來,需要充滿自信,了解自己的能力、極限與身體狀態,並適時對風險進行透徹分析,該放棄時不執著,」珍寧補充道。

在這種需要分秒必爭、步步為營的嚴苛環境下,探險者必須努力保持身心平衡狀態,方能實現目標,成就壯舉。「我們不斷調整呼吸,逐步登上頂峰。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潛能得到激發,助力我們成功登頂。當我們懂得如何應對威脅,並克服各種環境挑戰,我們無比自豪。」


EXPLORER II,先進的工具型腕錶

新一代Explorer II融匯勞力士前沿技術研發成果與創新設計,為探險新征程作好準備。

Oyster Perpetual Explorer II(蠔式恒動探險家型 II)採用白色或黑色漆面錶面,與搶眼的指針及鐘點標記形成鮮明對比,搭配橙色24小時指針及刻度外圈,多年來一直是深受登山家及探險家青睞的經典時計。這款高科技腕錶性能卓越,是應對各類極端環境的首選錶款。

新一代Explorer II的錶殼及錶帶經創新設計與比例調整,並優化顯示功能。Chromalight夜光指針及鐘點標記均塗覆勞力士獨家優化夜光物料,在黑暗中能持續發出強光。另一項創新在於新款Explorer II搭載製錶技術領先的3285型機芯。Explorer II是不可或缺的探險裝備,如今更臻完善,助力探險家成就創舉。

保育與知識

人類已涉足世界各個角落,無論是探索極地險境、登上高山之巔或潛入地球深處,曾經遙不可及的目標一一實現。然而,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如今,探險並非為了揭開未解之謎,亦不僅是為抵達前人未至之境,更重要的目標是深入了解地球,關注脆弱環境,從而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1957年,勞力士參與國際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活動,當時全球各地的科學家聚集一堂,首度一起對地球物理現象進行研究。探險活動蓬勃發展,進入科學考察的新紀元。勞力士傾力支持火山學家哈龍・塔捷耶夫(Haroun Tazieff)、生物學家尼祖・溫瑟(Nigel Winser)、地質學家法蘭斯高・紹羅(Francesco Sauro)及探險家雅倫・曉拔(Alain Hubert)等探險科學家,不斷拓展人類對地球的認知,提升大眾環保意識,力求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勞力士於2019年推出名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Perpetual Planet)計劃,表彰拓展世界知識、促進人類福祉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項目。


勞力士與國際地球物理年

勞力士致力於增進科學知識,由此為品牌歷史及品牌身份奠定基石。國際地球物理年活動為勞力士提供契機,一展志向。

太陽是顆熾熱氣體球,有著不同的磁場活動週期。在高度活躍時期,它會釋放出強大輻射。二十世紀初,人們對此現象如何影響地球依然知之甚少,史上規模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應運而生:國際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此項目從1957年7月持續至1958年12月,是太陽磁場活動的高度活躍期,旨在豐富人類在多個地球科學分支領域的知識,並深入了解地球與包括太陽在內的行星環境之間的互動。從宇宙射線到北極光研究,從地震學到海洋學,此計劃共涵蓋11個不同的科學領域。

勞力士積極參與國際地球物理年項目,將數枚腕錶外借給英國探險隊,他們負責在南極搭建科研營地──哈雷研究站(Halley Research Station),並對地球、大氣層及太空展開氣象觀測。1955年起,探險隊開始派遣人員建造研究站,完成使命後,他們重返故國,所戴腕錶依然運行如常。

「第一次戴上這枚腕錶時【…】它便成為我的一部分,並且無疑是值得信賴的可靠存在。儘管它承受著熱爐灶高溫或華氏零下60度低溫等極端溫度,每週的誤差仍不超過幾秒,」指揮官大衛・杜格利殊(David Dalgliesh)寫道。探險隊木工道格・帕萊爾(Doug Prior)在計劃結束前簡短地評價道:「坦白說,這枚腕錶的性能毫無瑕疵。我的工作需要用木槌和鑿子雕鑿出數百個榫眼;因此,腕錶不僅要抵禦嚴寒氣候,還要承受住我每次揮動鑿子時產生的巨大撞擊力。」 再次驗證勞力士腕錶在惡劣環境下,依然運行如常。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

探索世界,以便更好地保護環境;這從本質上概括了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致力保護地球及裨益後世的共同承諾。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密切攜手,在世界各地傾力保護生態系統,包括海洋、熱帶雨林與山脈環境。雙方於1954年締結聯盟,持續近七十年,近來合作愈加緊密。國家地理學會是探險的代名詞,作為其值得信賴的盟友,勞力士將傾力支持國家地理學會對開拓性探險及環保活動的長久承諾;這兩大領域相輔相成,共創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哈龍・塔捷耶夫
火山學造福地球

全球各地眾多探險家及科學家都已成為勞力士代言人,知名法國火山學家兼岩洞學家哈龍・塔捷耶夫亦是其中之一。懷著深入了解世界的渴望,他不斷前往火山邊緣,分析火山爆發產生的氣體及岩漿的溫度變化。他希望收集重要數據,加深對自然遺址的了解,這為他的探險活動提供了巨大動力;如今,他收集到的資訊令公眾愈發關注脆弱的地球環境。早在1979年,塔捷耶夫就警示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如今二氧化碳濃度正日益加劇全球變暖。


法蘭斯高・紹羅
洞穴探險有助了解生命進化過程

法蘭斯高・紹羅是意大利地質學家兼2014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 Laureate)得主,他致力組織洞穴探險活動,深入包括南美的鮮為人知的偏遠地帶。在位於巴西和委內瑞拉交界處的平頂山洞中,他與探險隊員順繩下滑至地球深處。探索這些從未有人涉足過的地下洞穴時,他收集到珍貴的證明,讓人們更深入地洞察世界。經過探險,他證明了獨特生命形態的存在,比如部分洞穴深處的細菌菌落,讓人得以窺見地球生命的進化過程。


尼祖・溫瑟
研究荒漠,造福後世

學者尼祖・溫瑟認為了解自然環境關乎人類未來福祉。他參與了由勞力士贊助,英國皇家地理協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主導的探險活動。他表示,針對氣候變化,若想作出正確決策,實地科學家必須悉心觀察迅速變化的生態系統,收集並分享相關數據。這位出生於肯雅的生命科學家引導著研究自然界的科研計劃,致力確保地球安穩美好且能永續發展。身為實地科學家,他在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亞西部及肯雅展開多項重要的生物學調查研究,他將沙漠視為研究生物多樣性及氣候變化的天然實驗室。


雅倫・曉拔
藉著科學與探險保護地球

雅倫・曉拔是一位比利時探險家兼勞力士代言人。他成就頗豐,包括完成最長的南極洲穿越之旅,全程艱苦跋涉逾4,000公里。在諸多極地探險之旅中,他堅持利用科學呼籲大眾關注全球變暖的嚴重後果。為此,他在南極建立了一座國際研究站,研究工作包括在極端環境中進行測量並取樣。他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來了解生態系統的進化過程,並明確指出氣候變化的性質與速度。曉拔認為實地探險與觀察對獲取科學數據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製作預測模型。


勞力士:創新的永恒動力

為創製始終精準可靠的腕錶,勞力士一直格外重視科研。

在品牌創辦人漢斯・威爾斯多夫的指引下,勞力士自創立之初便專注於製造精準可靠的腕錶。勞力士不懈追求創新,探尋技術解決方案以應對製錶過程中的挑戰,不斷積累專業知識與獨特技術。多年來,勞力士擁有巨大研發潛能,如今得以發揮內部專家在統計學、天體物理學及材料學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專長,持續提升腕錶品質。勞力士於2015年奠下頂級天文台精密時計認證,彰顯品牌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此獨特稱號最初旨在為勞力士機芯授予精密時計精準的認證,如今用於認證組裝後的腕錶性能。勞力士出品的每一枚腕錶均通過勞力士實驗室的一系列測試,超越製錶業的常規與標準。這些測試旨在確保腕錶於佩戴時,在精準、動力儲備、防水與自動上鏈各方面,均能發揮超卓性能。成功通過測試流程的腕錶可獲得綠色印章,證明其為頂級天文台精密時計,並附有全球五年保用保證。

圖片集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