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與藍色使命 - 亞速爾「希望點」
「藍色使命」計劃致力於促進亞速爾群島的海洋保護
海洋保護組織「藍色使命」(Mission Blue)計劃創辦人、傳奇海洋學家兼探險家絲維雅・艾爾(Sylvia Earle)看來:「亞速爾群島是一片充滿生機之地,富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對鯨魚來說尤其如此,因此我們理應在亞速爾群島建立『希望點』(Hope Spot)。」
葡萄牙亞速爾群島是大西洋中部一片廣闊的生命綠洲,以極具價值的稀有生態系統和生物特性著稱。在亞速爾群島建立新「希望點」,鯨魚及鼠海豚等數百種海洋生物將從中受益。
作為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三大支柱之一,「藍色使命」計劃與勞力士皆致力於保護地球。雙方攜手合作,以至真熱忱襄助實現宏偉目標,探索、修復、復興及守護全球海洋。
十多年來,「藍色使命」計劃從未停止保護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的腳步。
迄今為止,「藍色使命」計劃已在全球海洋建立逾130處「希望點」,包括近日宣佈的亞速爾群島「希望點」。「希望點」是指對於保護物種至關重要的海域,或是非常依賴健康海洋環境生存的地方。
絲維雅・艾爾自1982年起成為勞力士代言人。她如此表達「藍色使命」計劃與勞力士的緊密聯繫:「秉持與勞力士共同的願景,我覺得我們必須持續致力保護地球,使它恒動不息,從而將豐富多彩的海洋奇觀得以保存予後代。集合眾人之力,定必有所作為。」
亞速爾群島——保護深海生態系統
亞速爾群島擁有意義重大的深海生態系統,吸引鯨魚及鼠海豚等多達25種鯨類動物。亞速爾群島附近隱蔽的海底火山為它們提供豐富的食物。數以百計的魚類、珊瑚叢及海綿動物,則依賴於墨西哥灣暖流形成的溫暖水域繁衍壯大。然而,捕魚、沿海建築、海洋運輸及農業等人類活動,對這個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亞速爾人深知健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積極投身於生態旅遊業。1980年代,當地政府建立了數個分散的小型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簡稱MPA)。2019年,當地政府進一步與葡萄牙藍色海洋基金會(Oceano Azul Foundation)及韋特研究所(Waitt Institute)攜手推出「藍色亞速爾」(Blue Azores)計劃,旨在建立提供全方位保護的海洋保護區網絡,覆蓋15%的亞速爾海洋面積。為實現此目標,政府及其合作夥伴積極籌備,努力不懈地探索創新研究與方法,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管理,推動流程科學化,並開展校園「藍色普及教育」(Blue Literacy)等一系列活動。
根據提名程序,「藍色使命」計劃「希望點」理事會(Hope Spot Council)對這些活動以及「希望點」大使(Champion)在當地的科學研究進行考察,並最終確認,當下政策勢頭強勁,是將亞速爾群島列為「希望點」的理想時機。
絲維雅・艾爾表示:「在亞速爾群島建立『希望點』,是對政府、亞速爾大學以及各組織與社區成員協作成果的認可。這些團體共同致力於加強海洋保護,不斷擴大全方位保護區網絡,覆蓋面自海面直達深海海底。」
該新增「希望點」旨在協助葡萄牙及「藍色使命」計劃,以實現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30%的海洋的國際目標。「藍色使命」計劃通過政策倡導、宣傳推廣及定期海洋考察活動展開長期工作,傾力保護重要的生態系統。
「藍色使命」計劃的每個「希望點」均設有一名大使,負責參與區域保護行動及一應協調工作,包括與政府及商業領袖會面,展開宣傳活動及推動青少年相關教育。亞速爾群島「希望點」大使基斯杜化・范(Christopher Pham)在亞速爾大學俄刻阿諾斯(Okeanos)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專門研究深海生態系統及塑膠污染。他表示:「將亞速爾群島列為『希望點』是我們推動當地海洋保護的重要一步。」 此次新增「希望點」,提高了亞速爾群島及當地大使在海洋保護國際舞台上的知名度,使他們得以重申加強海洋保護,力求在2030 年前實現目標的願景。
致力保護海洋
勞力士同樣通過各類合作及贊助計劃致力保護海洋,其中包括支持勞力士大獎得主芭芭拉・卜洛克(Barbara Block)、愛瑪・甘普(Emma Camp)、雲妮・豪澤曼(Vreni Häussermann)及畢・諾文(Brad Norman)等人士,以及水底世界獎學金學會(Our World-Underwater Scholarship Society®)等全球海洋科學家網絡。勞力士亦與摩納哥藍色倡議(Monaco Blue Initiative)攜手,匯聚眾多專家、決策者、企業家、當地及國際非政府組織,就目前及未來海洋管理與保護面臨的挑戰,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勞力士亦致力支持個人探險活動,例如極地之下 III(Under The Pole III)探險活動。自2017年以來,此探險隊探索多個海洋,深入研究水下30米至150米之間的中光層珊瑚生態系統,同時改進水底探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