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

从探索到保护

对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而言,地球就是一个天然实验室。自1930年代起,他开始以极端环境作为腕表的测试场所,并支持深入未知领域的探险家。世代变迁,探险领域亦有所改变。

21世纪,劳力士将探险从最初纯粹的探索发现,逐渐转变为保护地球的方式,并于2019年推出“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进一步彰显其承诺。劳力士支持杰出人士及组织,通过科学进一步了解全球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并制定解决方案,令地球生态系统恢复平衡。

“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蓬勃发展,与二十多位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协力共进,其中包括席薇亚・厄尔(Sylvia Earle)的“蓝色使命”(Mission Blue)计划,劳力士自2014年起与该计划合作,通过建立“希望点”(Hope Spots)网络保护海洋;与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加强合作,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逾45年来,此奖项支持杰出人士打破疆界,凭借创新项目造福世界。

席薇亚・厄尔在佛罗里达州海湾沿岸的卡尔德西岛的“希望点”,此处邻近达尼丁,她在那里长大并爱上海洋。 - 打开lightbox

长期支持探险活动

近一个世纪以来,劳力士积极支持探险先锋,他们致力于突破人类极限,勇于前往世上最极端的地方,加深大众对自然界的认识。劳力士腕表作为探险家精准可靠的工具,伴随他们攀上高峰,潜入深海。这些突破性的探险活动亦作为环境实地测试,让品牌得以验证并研发其时计。

艾德蒙・希拉里爵士和丹增・诺吉于1953年登上珠穆朗玛峰。 - 打开lightbox

探索极地

劳力士与上个世纪的多项探险壮举息息相关。1933年,品牌首次为英国的珠穆朗玛峰探险队提供装备。1953年,品牌又为约翰・亨特爵士(Sir John Hunt)领导的历史性探险提供装备,该探险队的队员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和丹增・诺吉(Tenzing Norgay)在这场探险之旅中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上珠峰第一人。

为纪念登顶珠峰这一重要的里程碑,劳力士于1953年推出探险家型(Explorer)腕表。及后,劳力士加固表壳并推出更易读取的表盘,探险家型表款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极端条件的需求。自那时起,探险家型腕表的各项科技不断创新,但其外观始终如一。

为继续推动探险项目,劳力士于1954年与国家地理学会建立联系,这亦成为品牌最悠久的合作关系之一。

1960年代,劳力士开始参与新的探险活动,从登山扩展至潜水,在西太平洋潜至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其深度比珠峰的高度还要多出约2,000米。

当时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和当・沃尔什(Don Walsh)驾驶的里雅斯特号(Trieste)深海潜艇降至10,916米(35,800英尺)深处,潜艇外侧固定着实验型劳力士蚝式腕表深海型特别版(Deep Sea Special)。尽管压力极大,但当潜艇浮出水面时,腕表依然正常运作。皮卡德和沃尔什成功到达海底深处,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依然无人能及。

随着参与探险活动的次数日益增多,劳力士于1971年推出探险家型 II(Explorer II),这款腕表配有日历显示、额外的24小时指针以及设有24小时刻度的固定外圈,让佩戴者能够判断昼夜时间。这对在黑暗环境的探险至关重要,比如在洞穴深处,或一年一半时间为极昼、一半时间为极夜的极地区域。

电影制作人兼劳力士代言人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于2012年驾驶深海挑战者号(DEEPSEA CHALLENGER)潜水器,并携同固定在潜水器机械臂上的实验型潜水腕表劳力士深海挑战型(Rolex Deepsea Challenge),顺利完成单人深潜挑战,与1960年人类首次潜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探险之旅相互呼应。此腕表防水深达12,000米(39,370英尺),镜面可抵抗超过12公吨的压力,回到水面时丝毫无损,且仍能准确运行。

1960年,雅克・皮卡德和当・沃尔什驾驶的里雅斯特号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 - 打开lightbox

与劳力士合作密切的探险家

自1980年代初以来,登山家、潜水员、科学家等众多探险人士与劳力士建立合作关系,部分更成为品牌代言人,他们佩戴蚝式恒动(Oyster Perpetual)腕表,打破纪录,同时测试着自身的能力和耐力。劳力士的时计一直是他们工作中的伙伴和重要工具。这些探险家包括:

在德国出生的美国保育专家乔治·沙勒(George Schaller)致力于防止环境被破坏;他协助世界各地建立了20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了许多濒危动物,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山地大猩猩和蒙古的雪豹。

已故古人类学家兼保育专家理查德·李基(Richard Leakey)以通过化石考古发现揭示人类进化历程而著名,他亦竭力宣导需要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东非环境。

美国登山家艾德·维思特斯(Ed Viesturs)在没有配备氧气补给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征服全球各地14座8,000米高的山峰,在2005年完成这项“力登8000”(Endeavor 8000)计划。

比利时极地探险家及登山家雅伦·休伯特(Alain Hubert)于 2002 年创立国际极地基金会(International Polar Foundation, 简称IPF),支持极地科学家领导气候变化研究。基金会筹款在南极洲建立一个以可再生能源运作的国际研究站。

瑞士籍加拿大裔登山家让·蒂洛特(Jean Troillet)于 1986 年登上珠峰,并于 1997 年成为以滑雪板从珠峰北面滑下的第一人。蒂洛特如今依然保持着珠峰北面登顶的最快纪录,并已成功登上10座海拔8,000米的山峰,每次均未配备辅助氧气设备。

来自挪威的鲁那·珍德内斯(Rune Gjeldnes)于2006年成为唯一一位成功独力滑雪跨越世上三大冰原(即格陵兰、北冰洋及南极洲)的探险家。

史蒂夫·博伊斯(Steve Boyes)于2019年荣获“劳力士国家地理年度探险家”(Rolex 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 of the Year)殊荣,他曾带领科研团队前往奥卡万戈三角洲(Okavango Delta)展开考察,目前远赴非洲干流河道科考,深入非洲大脊梁(Great Spine of Africa)完成一系列探险活动,以期深入了解并保护沿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德国洞穴潜水家罗比·施密特纳(Robbie Schmittner)通过水神天然井考察计划(Xunaan-Ha Expedition),成功勘测尤卡坦半岛洞穴系统,并找到当地大型含水层的污染源。

达瓦·杨祖姆·夏尔巴(Dawa Yangzum Sherpa)是尼泊尔首位荣获国际山地向导协会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ountain Guides Associations)精英认证的女性国际登山向导。她坚信自己不会是唯一一位获得认证的女性向导,希望激励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投身登山运动。

公民科学家家桑尼瓦·索比(Sunniva Sorby)希尔德·法伦·斯特伦(Hilde Fålun Strøm)共同创建冰雪之心(Hearts In The Ice)组织,二人亦是人类史上首批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度过南极凛冬的女性先驱。通过日复一日的采样及对环境变化的观察,她们为研究全球变暖收集了重要数据,并公开分享这些宝贵资料,以供国际学者研究使用。

 •来自加拿大的保罗·尼克伦(Paul Nicklen)与墨西哥裔海洋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娜·米特迈尔(Cristina Mittermeier)不仅是默契的科研伙伴,亦是全球范围深具影响力的环境保护摄影师。他们于2014年携手创立了故事分享平台 SeaLegacy(海洋传奇),以激发有关气候变化与海洋保护的对话及行动。

致力于保护地球恒动不息
现代探险家越趋重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他们不再以纯粹探索为目的,转而关注脆弱的地球环境,并推动及制定解决方案,应对全球环境的挑战。劳力士亦藉由不同的合作关系与项目,鼓励更多探险家投身于“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

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
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创立于1976年,旨在纪念世上首款防水腕表——劳力士蚝式腕表问世五十周年。凭借此奖项,劳力士支持杰出人士打破疆界,凭借创新项目拓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致力于保护环境,保育物种及栖息地,促进人类福祉。自此奖项设立以来,已有155位杰出人士荣获大奖,影响深远。据估计,全球各地共有1,700万人受惠于大奖得主获支持的项目:至今已累计种植了2,300万棵树木;保护了 43种濒危物种,以及30个主要生态系统,其中包括57,600平方公里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发现数以百计的新物种;完成18项艰巨的探险活动;研发并广泛运用了48种创新技术。

不少探险家也曾受益于这个奖项,当中包括:法兰西斯科·绍罗(Francesco Sauro), 他带领科学考察队深入偏远的南美洲平顶山洞;克里斯蒂安·多诺索(Cristian Donoso),他乘坐皮划艇在西巴塔哥尼亚(Western Patagonia)海岸展开探索,记录这个地区的环境,以突显其价值所在;吉娜·莫丝莉(Gina Moseley),目前致力于探索地球最北端的洞穴,促进人类对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了解;以及路尔斯·罗查(Luiz Rocha),他目前投身深海珊瑚礁研究,以此推动深海珊瑚礁的保护工作。

由劳力士大奖得主研发的新型追踪科技可在野外应用,高效的电子监测工具有助于拯救濒危物种。例如,英国动物学家罗瑞·威尔逊(Rory Wilson)制作的Daily Diary(日志),为一台轻巧的电子记录仪,提供企鹅、豹等动物行为的宝贵数据。科学家路易斯·利本伯格(Louis Liebenberg)研发设计的CyberTracker(网络跟踪器),旨在为卡拉哈里布希曼人(Kalahari Bushmen)保留动物观察记录提供有力工具,同时实践验证这项技术可被更多科研工具所采用。

席薇亚·厄尔的“蓝色使命”
自1982年担任劳力士代言人的席薇亚·厄尔,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深海探索的先锋。她在1970年参与了一项重大水底栖息研究计划。作为美国政府研究计划“玻璃陨石二号”(Tektite II)的一部分,她带领这项全部由女性参与的计划,与其他科学家于美属维尔京群岛海底固定的两个金属筒仓内一同生活、工作、进行研究并完成各种任务。她致力于提倡保护海洋,并鼓励他人亲睹海洋的美态与脆弱的一面。

厄尔自2009年通过其“蓝色使命”计划,建立名为“希望点”的保护区,藉以推动社区和政府保护面临人类威胁的海洋生态。这些海洋区域对物种保护尤其重要,有些区域的物种丰富多样,有些是稀有或濒危物种的家园,有些则是本土社区依赖健康海洋环境为生的地方。


劳力士于2014年开始支持该计划,“希望点”的数目由50处增至逾145处。厄尔的目标是在2030年保护全球30%的海洋,而目前受保护的海洋仅为8%。

部分“希望点”设于现有海洋保护区内。如某些地区未受保护,只要向“蓝色使命”委员会申请并获批成为“希望点”,便可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称IUCN)合作,从当地居民、环保组织和政府入手,共同制定环境保护计划。此外,劳力士还倾力支持“蓝色使命”计划的参与者,助益相关人士及组织在“希望点”落实当地保护事业。

加拉帕戈斯(Galápagos)群岛的“希望点”大使托德·斯坦纳(Todd Steiner)与“蓝色使命”计划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与当地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向哥斯达黎加与厄瓜多尔政府发起请愿,希望建立全球首批双边海洋保护区,并最终获得两国支持。科科斯(Cocos)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两个海洋保护区之间将建设受保护的水道,令海洋动物能在其中自由迁徙。2021年12月,哥斯达黎加对位于科科斯群岛“希望点”中心的科科斯岛国家公园(Cocos Island National Park)展开扩建。2022年1月,厄瓜多尔紧随其后,启动加拉帕戈斯海洋保护区(Galápagos Marine Reserve)扩建工程。


“蓝色使命”创始人席薇亚・厄尔和“希望点”大使安立奎・波蓬诺参加塞舌尔长岛的海滩清洁活动。 - 打开lightbox

国家地理学会
劳力士于2017年加强与国家地理学会的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探险和环境保护工作。双方现正携手推动一系列探险活动,应对重要环境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

探险队将与世界知名科学家及专家合作,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揭示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其中包括:为世界提供水源的高山、堪称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以及作为地球降温系统的海洋。

珠穆朗玛峰
双方合作支持的首项探险活动于2019年展开,以珠穆朗玛峰为目的地。这支珠峰探险队由国家地理学会和特里布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带领,旨在加深了解气候变化对兴都库什(Hindu Kush)和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影响,这些融冰是下游十亿名居民的重要水源。珠峰探险队亦建立了由五座气象站组成的科研网络,其中一座气象站的海拔为全球之最,与珠穆朗玛峰山巅仅咫尺之遥。

科研人员从生物学、地质学及冰川学角度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取得累累硕果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科考资讯将结合从全球山脉调查中获取的地区供水及需求数据,整合成全新的数据指标基础,用以追踪全球最重要且最脆弱的水源系统的健康,并协助制订保护冰川的措施。

图篷加托火山
第二项探险活动于2021年初展开,由探险家及科学家组成的国家地理学会团队在西南半球最高点建造了一个气象站,恰好位于南安第斯山脉图篷加托(Tupungato)火山峰顶正下方。

气象站的建立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借以观测智利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区域的气象变化情况。这些山脉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水塔之一,为圣地亚哥附近的六百多万居民提供至关重要的淡水资源。

洛根峰
2021年,冰川学家艾莉森·克里斯蒂泰洛(Alison Criscitiello)和地质学家丽贝卡·哈斯佩尔(Rebecca Haspel)成功登顶北美第二高峰——加拿大洛根峰(Mount Logan),并在山顶建立了一座气象站。翌年,她再度远赴洛根峰展开探险,并创纪录地在深达327米处钻取到一根冰芯。据估计,该冰芯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长达三万年。

亚马逊河流域
2022年4月,劳力士与国家地理学会宣布启动重大科考行动,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沿亚马逊河流域开展七项科学研究,考察范围将从安第斯山脉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随着森林砍伐、偷猎及商品化农业的日益增多,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削弱了亚马逊河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调节能力。

在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带领之下,科学家、故事讲述者及当地社区成员将深入亚马逊水域,揭示流域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探索亚马逊河季节性潮水对人类社区及野生动植物存续的重要作用。

这项工作将在劳力士协助之下,以国家地理学会于2019年研发的热带森林脆弱性指数(Tropical Forest Vulnerability Index)为基础展开。该指数表明,每片森林对高温、干旱、火灾及污染等压力源的反应各不相同,需要因林制宜确定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国家地理探险家节
劳力士支持一年一度的国家地理探险家节(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s Festival)。活动汇集世界各地的探险家,提供机会以分享他们的发现、见解和解决方案,得以促进地球健康发展。“劳力士国家地理年度探险家”(Rolex 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 of the Year)亦于此盛会期间揭晓,自2012年起,该奖项由劳力士颁发,每年仅授予一人,表彰获奖者在探险活动中彰显出的卓越领导力,并藉由他们的故事揭示地球所面临的挑战,启发世人采取行动,携手创造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其他主要合作关系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尽管劳力士于2002年才正式成为伦敦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的企业赞助商,但其实品牌与学会渊源甚深,早于1930年代便为学会的喜马拉雅探险队提供装备。历年来,劳力士一直支持多项历史性探险活动,包括1986年对阿曼瓦西巴沙漠(Wahiba Sands)早期发展的考察,并研究其生态系统和近年变化对该国沙漠的影响。探险队记录下多样化的地形,其间发现16,000种无脊椎生物、200种其他野生动物及150种本土植物。

“极地之下”探险活动
劳力士支持“极地之下”(Under The Pole)探险活动,突破水底探索的极限。在2010年首度开展的劳力士“极地之下”深海探险活动(Deepsea Under the Pole by Rolex),以图片和影片详细记录北极地区附近的北极冰盖海底世界。于2017至2021年期间展开的“极地之下 - 暮光层”(Under The Pole - Twilight Zone)探险活动中,潜水员和科学家由北极航行至南极,途经太平洋和大西洋,其间致力于探索生态系统并完成海洋生物学、极地系统及潜水生理学的研究。他们在法属波利尼西亚(Polynesia)运用超卓的潜水技术,深入海平面以下约30至150米的“中光层”(Mesophotic Zone)水域,从而探索当地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他们亦致力于研发并测试潜水舱,以便在水底长时间观察海洋生物。相关工作将提供有关深海珊瑚礁及海洋健康的重要信息。他们还在海平面以下172米处发现了迄今最深的深海珊瑚。

目前,该系列考察活动以“极地之下 - 深海生物”(Under The Pole - Deeplife)为主题,旨在立足于2021年的科考成就,拓展对全球深海海洋动物森林的认识。2022年中,由探险家与科学家组成的科考团队以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 Archipelago)为起点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随后辗转至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及加勒比地区,将北极圈、温带及热带内的各大海洋尽数纳入考察范围。

摩纳哥蓝色倡议
自2011年起,劳力士全力支持由摩纳哥海洋研究所(Institut Océanographique de Monaco)及摩纳哥亲王艾伯特二世基金会(Fondation Prince Albert II)联合组织的摩纳哥蓝色倡议(Monaco Blue Initiative)。这场年度盛会将科学家、环境保护专家、政府代表及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洋环境保护保育工作在全球各地面临的挑战。活动于摩纳哥海洋周(Monaco Ocean Week)期间举办,届时,摩洛哥将围绕海洋保护组织一系列典礼与活动,诚邀全球专家及公众共襄盛举。劳力士自2011年开始担任摩纳哥海洋周的合作伙伴。

同一片海洋基金会与鲸鱼座组织
劳力士支持同一片海洋基金会(One Ocean Foundation)与鲸鱼座组织(Menkab)。这两家意大利机构旨在通过声学监测、目视调查、环境DNA分析及科普教育,推动地中海两大重要地区的海鲸类动物保护工作。鲸鱼座团队与同一片海洋基金会分别在利古里亚海(Ligurian Sea)与撒丁岛卡普雷拉峡谷(Caprera Canyon)开展工作。两地的海底峡谷为包括多种珍稀鲸目动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珊瑚园丁
珊瑚园丁(Coral Gardeners)是由年轻冲浪者群体创立的环保组织。他们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莫雷阿岛(Mo’orea, French Polynesia)冲浪时发现当地珊瑚礁日渐白化,便决心采取行动。珊瑚园丁始创于2017年,致力于通过种植与移栽适应力较强的珊瑚来修复濒危珊瑚礁,同时倡导世界各地的人们积极参与珊瑚礁拯救行动。创始人蒂托安·贝尼科特(Titouan Bernicot)组建了一支由科学家与倡导专家构成的国际化团队,不断扩张运营规模,并将珊瑚园丁的保护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

阿根廷复野基金会与智利复野基金会
三十年前,企业家克里斯汀(Kristine)与道格拉斯·汤普金斯(Doug Tompkins,已故)在智利与阿根廷购入广袤土地,以期通过培育当地关键物种来实现土地“复野”,并在当地社区的协助之下建立了一套可持续管理流程。二十一世纪初,二人将名下土地捐赠给两国政府以筹建国家公园。在他们捐赠的土地上,智利与阿根廷建立了15座国家公园,覆盖面积达560万公顷(1,400万英亩)。时至今日,汤普金斯自然保护组织(Tompkins Conservation)旗下的阿根廷复野基金会(Rewilding Argentina)与智利复野基金会(Rewilding Chile)依然秉持组织方针,携手各国地方当局共同保护广阔无垠的自然环境,包括阿根廷境内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伊贝拉国家公园(Iberá National Park),以及智利的巴塔哥尼亚国家公园(Patagonia National Park)。

培养未来的探险家
劳力士全力支持提高环保意识的组织和倡议,并通过奖学金和补助金培养未来的探险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专家。

1974年起,劳力士支持水底世界奖学金学会(Our World-Underwater Scholarship Society),学会由世界各地的海洋专家组成,专注研究海洋生态。品牌亦藉此为有志于海底世界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奖学金。

2017年开始,品牌每年通过劳力士探险家俱乐部基金会(The Rolex Explorers Club Grants)为多达五名年轻探险家提供项目资助。基金由劳力士与纽约探险家俱乐部(The Explorers Club)联合提供,该俱乐部于1904年创立,旨在资助及促进科学探索。

劳力士亦倾力支持探险家俱乐部全球探险家峰会(Global Exploration Summit,简称GLEX)。每年,从宇航员到生物学家等来自各个领域的杰出探险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致力于保护地球・恒动不息

探索极地

与劳力士关系密切的探险家

档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