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勞力士與建築藝術 - 背景資料

促進合作 實現願景

數十年來,勞力士始終致力於支持傑出的藝術家與文化機構,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勞力士不懈追求創新精神、先進技術與精準可靠,鼓勵善用多元形狀與空間,大力支持威尼斯建築雙年展(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無論製錶工藝還是建築藝術,都需要富於遠見卓識,方能創造出美觀與實用兼備的優秀作品。每棟建築背後都蘊含著縝密細緻的構造理念,通過其外觀設計與使用功能為人所知,這與勞力士蠔式腕錶的機芯運作原理不謀而合。


建築雙年展

勞力士長期積極推動社會與文化事業的發展,其中尤以建築藝術為重。為此,勞力士自2014年以來數次擔任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獨家合作夥伴兼指定時計。多年來,位於威尼斯國際雙年展花園(Giardini)的勞力士展館不斷推出眾多精彩展覽,彰顯品牌對建築藝術的熱愛及弘揚寶貴知識的決心。曾亮相展覽的作品包括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Rolex Mentor and 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導師與門生的誠意力作,來自彼得・尊托(Peter Zumthor)、歌莉雅・卡布拉爾(Gloria Cabral)、大衛・齊柏菲爵士(Sir DavidChipperfield)及西蒙・奇斯(Simon Kretz)。此外,由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及艾賓尼建築師事務所(Studio Albini)分別設計的勞力士達拉斯大樓和米蘭大樓,以及由日本建築事務所SANAA的建築師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西澤立衛(RyueNishizawa)攜手設計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勞力士研修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也曾在展覽上大放異彩。
位於洛桑的勞力士研修中心外觀,由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 - 打開lightbox

勞力士展館的外觀令人聯想到品牌經典腕錶所採用的三角坑紋外圈,其精巧設計充分突顯出建築藝術與製錶工藝之間的深厚淵源。


勞力士在國際建築展的展館,讓人聯想起三角坑紋外圈,這是品牌部分經典腕錶的標誌性美學風格。 - 打開lightbox

勞力士助力弘揚建築藝術知識

勞力士矢志推動製錶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並傾力支持藝術、文化與建築領域的發展,始終致力於襄助寶貴知識傳播後世。品牌創立的「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已有近二十年歷史,這項兩年一度的資助計劃旨在發掘不同領域的年輕藝術家並讓他們與大師結為師徒,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一對一指導並攜手合作,助力專業知識與新理念的薪火相傳,推動未來建築業蓬勃發展。

受邀擔任此計劃導師的建築師包括:阿爾瓦羅・西薩(Álvaro Siza)、妹島和世、彼得・尊托、大衛・齊柏菲爵士及大衛・阿賈耶爵士(Sir David Adjaye)。參與挑選導師的建築師顧問包括艾真度・阿拉維那(Alejandro Aravena)、塔緹安娜・畢爾包(Tatiana Bilbao)、威尚・查卡拉巴提(Vishaan Chakrabarti)、霍朗明爵士(Lord Norman Foster)、法蘭克・加利(Frank Gehry)、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林瓔、西澤立衛及拉斐爾・維諾利(Rafael Viñoly)。

迄今為止,分別有五位建築界新秀通過此計劃與五位建築大師結成師徒,其作品皆體現出勞力士致力於創造不斷發展的美好未來:

2002至2003年間,蜚聲全球的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薩與年輕的約旦新銳建築師沙哈・阿里・凱雅爾(Sahel Al Hiyari)在建築設計理念與實踐上達成共識,激發了持續不斷的熱烈討論及實地考察活動,尤其是參觀西薩令人讚歎的作品之後,他們的合作迸發出愈發強烈的火花。

2012至2013年間,妹島和世邀請年輕的中國建築師趙揚(Yang Zhao)設計「共有家園」(Home-for-All),此項目專為2011年日本海嘯災難後的漁業社區而設,為人們提供滿足基本需求的新場所。

2014至2015年間,巴拉圭建築師歌莉雅・卡布拉爾擔任項目經理,並接受了瑞士建築師彼得・尊托的指導,與其合作設計韓國首爾附近的一家茶屋。這座茶屋體現了兩位藝術家對於建築設計的共同理念,即在設計中體現社會責任感以及對當地傳統工藝的傳承。

2016至2017年間,英國建築大師大衛・齊柏菲爵士與其年輕門生、瑞士建築師兼城市規劃師西蒙・奇斯以倫敦東部的一處貨場為例,分析如何利用開放包容及創新的思維,建設讓居民生活安康的城市。這樣的包容及創新的理念也是勞力士超過一個世紀以來不斷前進的動力。

2018至2019年間,大衛・阿賈耶爵士與瑪利林・卡馬拉(Mariam Kamara)師徒二人著手為卡馬拉的家鄉、尼日爾首都尼亞美設計一座文化中心。他們主張因應當地氣候與文化特色,採用簡單實惠和生態環保的材料,創造出滿足當地居民需求、並美化整個社區的場館。這座文化中心採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統建造手法,建造出具有非洲風情的新型建築。
導師大衛・阿賈耶爵士和門生瑪利林・卡馬拉,參觀了卡馬拉在尼日爾丹達吉設計的區域市場。 - 打開lightbox

全球傑出建築大師助力可持續發展計劃

無論是悉心製造精美時計,推動「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以改善環境,還是傾力支持建築設計,勞力士始終致力於促進可持續發展。

逾60年來,勞力士不斷委託聲名顯赫的建築師,為其設計遍佈全球的辦公場所。這些出色作品包括由米高・格拉夫斯(Michael Graves)設計的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利蒂茨製錶學院、槙文彥(Fumihiko Maki)設計的東京勞力士大樓以及由日本建築事務所SANAA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設計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勞力士研修中心。

近期的兩個建築項目將可持續環保理念貫穿其中,將勞力士長久以來秉持的核心價值觀展露無遺。多年來,正是這種理念為所有勞力士大樓的設計與建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所設計的勞力士大樓位於德州達拉斯,這座七層大樓是勞力士銷售及服務中心的新址。每層樓均採用別具匠心的水稻梯田設計,創造出體現環保理念的新穎外觀,為城市建築樹立新標杆。隈研吾巧妙運用自然光、空間和精心調整的表面,創造出獨樹一幟、大膽前衛且符合環保理念的精妙設計。在建造自用建築時,勞力士一向秉承與腕錶製造相同的創新理念,顯然,達拉斯大樓也不例外。

大衛・齊柏菲爵士負責勞力士位於紐約市的美國總部大樓設計,他表示:「我力求創造出彰顯勞力士歷史傳承與文化底蘊的典範建築」。這座25層建築採用鋸齒狀外立面,整體風格呈現堆疊式造型,符合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簡稱LEED)鉑金認證標準,注重減少能耗,致力於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這座佔地16.5萬平方呎(約1.5萬平方米)的建築彰顯出勞力士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與優良品質的精神,將成為勞力士的標誌建築及美國的新地標。正是這種不懈追求卓越、心繫環保的精神,使得勞力士成為世人心中志存高遠的代表。

摘要

正如先鋒建築師匠心創造優秀建築,製錶師同樣極具遠見卓識,製造出精準可靠兼性能卓越的時計佳作。勞力士深知建築藝術與製錶工藝的獨特淵源,二者皆需要融合創新思維以及創造能力,以促進長遠發展。

勞力士大樓

威尼斯國際建築展內的勞力士展館

建築導師與門生在尼日爾交流

瑪利林・卡馬拉設計的尼阿美文化中心模型

位於米蘭的勞力士意大利總部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