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代言人音樂會,嘉尼葉歌劇院
Under the High Patronage of
Mr Emmanuel MACRON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2025年5月11日,勞力士與夥伴巴黎歌劇院(Paris Opera)及維也納愛樂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攜手合作,將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盛大晚會,慶祝嘉尼葉歌劇院(Palais Garnier)成立150週年。
多位全球頂尖歌唱家、勞力士品牌代言人璜・迪亞果・弗洛雷茲(Juan Diego Flórez)、拜恩・特菲爾爵士(Sir Bryn Terfel)、羅蘭度・維拉臣(Rolando Villazón)、王羽佳、頌雅・容卓娃(Sonya Yoncheva)將與維也納愛樂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同台演出,由雅尼克・尼澤-塞甘(Yannick Nézet-Séguin)擔任指揮。音樂會精選法國作曲家比才(Bizet)及其同時代作曲家——馬斯奈(Massenet)、古諾(Gounod)、威爾第(Verdi)、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v)以及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等音樂作品。
此音樂會頌揚巴黎宏偉壯觀的地標:嘉尼葉歌劇院,該劇院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是法國首都社會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在「美好年代」期間。華格納(Wagner)的《指環》(Ring Cycle)即是在嘉尼葉歌劇院首次上演,與當時最傑出的其他音樂作品一起演出。富麗堂皇的劇院建築以大理石和黃金建成,亦是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歌聲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故事發生的背景。
緊密合作關係 傾力支持藝術成就
勞力士傾力襄助藝術家及藝術機構,支持他們踏上充滿挑戰的藝術旅程,造就輝煌時刻與重要里程碑,取得卓越成就。
勞力士「藝術傳承.恒動不息」計劃支持眾多主要的藝術機構、音樂家、樂團和音樂節,巴黎歌劇院亦是其中之一。自2014年以來,勞力士一直擔任巴黎歌劇院專用鐘錶,此長期合作關係反映出雙方共有的價值觀:永恒追求卓越。
音樂會表演者 – 勞力士代言人
雅尼克・尼澤-塞甘(Yannick Nézet-Séguin)是世界領先的指揮家之一,以其非傳統的風格、充滿活力的領導能力和對古典音樂的創新貢獻而聞名。2018年,他出任美國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音樂總監。從那時起,大都會歌劇院開始推出更多現代的音樂節目。他25歲時出任蒙特利爾大都會管弦樂團(Orchestre Metropolitain de Montreal)的藝術總監,並簽訂了終身合約。2012年他加入費城管弦樂團(Philadelphia Orchestra)擔任音樂總監,透過新作品吸引年輕受眾,讓樂團重新煥發蓬勃活力。他與柏林與維也納愛樂樂團(Berlin and Vienna Philharmonics)、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及歐洲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密切合作,並曾在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皇家歌劇院(Royal Ballet and Opera)、荷蘭國家歌劇院(Dutch National Opera)、維也納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以及薩爾斯堡藝術節(Salzburg Festival)等重大音樂節中演出。他於2024年成為勞力士代言人。
拜恩・特菲爾爵士(Sir Bryn Terfel)是著名的低男中音歌唱家,他的歌聲從家鄉威爾斯飄揚到全世界。他畢業於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演唱過莫札特(Mozart)、舒伯特(Schubert)、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史達拉汶斯基(Stravinsky)、蘇利文(Sullivan)和羅傑斯(Rodgers)等多位作曲家的曲目。2010年至2012年間,他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的《指環》歌劇中出演憂鬱的沃坦(Wotan)一角,深受觀眾喜愛。四年後,他於皇家歌劇院上演的《鮑里斯・戈杜諾夫》(Boris Godunov)中出演主角,奉獻出令人難忘的精彩表演。他是世界上最受追捧的華格納歌手之一,因出演威爾第的《法斯塔夫》(Falstaff)主角而廣受讚譽。2017年,他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為爵士。2023年5月,拜恩爵士於倫敦西敏寺舉行的查理斯三世國王(King Charles III)加冕典禮上表演。他於2007年成為勞力士代言人。
璜・迪亞果・弗洛雷茲(Juan Diego Flórez)是世界最著名的男高音之一。他在秘魯首都利馬長大,曾在秘魯國立音樂學院(Conservatorio Nacional de Música)學習,後赴美國費城的柯帝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繼續深造。1996年,23歲的弗洛雷茲首度登上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舞台,並且廣受好評。此後,其職業生涯一帆風順,相繼在大都會歌劇院、皇家歌劇院以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著名場地演出。弗洛雷茲以靈動演唱和非凡嗓音而聞名,在羅西尼(Rossini)、唐尼采第(Donizetti)和貝里尼(Bellini)等歌劇中備受讚譽。他深信音樂具有變革的力量,因此創立了秘魯交響樂團基金會,為貧困兒童提供音樂培訓。基金會獲得了勞力士的支持。自2022年起,弗洛雷茲亦擔任羅西尼歌劇節的藝術總監。他於2015年成為勞力士代言人。
頌雅・容卓娃(Sonya Yoncheva)突然接到一通意外的電話。問她能否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臨時替演浦契尼(Puccini) 《藝術家的生涯》(亦稱《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的咪咪(Mimì)一角? 她應邀出演,效果轟動,好評如潮,為她奠定音樂史上最傑出歌唱家之一的崇高地位。這位女高音歌唱家來自保加利亞,曾就讀於日內瓦音樂學院(Conservatoire de musique de Genève),2010在杜明高世界歌劇聲樂大賽(Operalia)中榮獲桂冠。2013年,她簽訂一份長期錄音合約。她的職業生涯發展順利,先後於全球各大音樂廳和劇院演出。2017年至2018年,容卓娃憑藉在知名歌劇中飾演的角色備受讚譽:在巴黎國家歌劇院上演的《唐・卡洛》(Don Carlos)中飾演伊莉莎伯(Elisabeth);在斯卡拉歌劇院上演的貝里尼歌劇《海盜》(Il Pirata)中飾演伊莫珍(Imogène); 大都會歌劇院浦契尼的《托斯卡》(Tosca)及威爾第的《路易莎・米勒》(Luisa Miller)。她還在凱魯比尼(Cherubini)的歌劇《美狄亞》(Médée)中擔綱主角,這是她演藝生涯中的第50個角色。2023年,她在大都會歌劇院擔綱兩個最新主要角色,分別是:烏伯圖・佐丹奴(Umberto Giordano)的《費朵拉》(Fedora)與貝里尼的《諾瑪》(Norma)。她於2011年成為勞力士代言人。
羅蘭度・維拉臣(Rolando Villazón)是聞名於世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他1972年生於墨西哥。1999年,他於杜明高世界歌劇聲樂大賽(Operalia)中贏得三座獎項而為人所認識。此後,他的歌唱事業平步青雲,憑藉滿腔熱忱、出眾才華及引人入勝的舞台表演,他演活了每部參演的歌劇。近年,他開始參演莫札特作品的角色,同樣備受讚譽。他的唱片幾乎全部都非常暢銷,奪得金片或白金片的獎項。維拉臣是當代傑出多棲藝術家之一,他不僅是知名的舞台導演、小說家、電台及電視明星,他的舞台表演事業也大獲成功。2017年,他獲任命為薩爾斯堡莫札特 音樂週(Mozart Week Festival)藝術總監。2021年起,他一直擔任莫扎特基金會(Mozarteum Foundation)樂團的藝術總監。他自2005年起擔任勞力士代言人。
王羽佳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音樂會鋼琴家,以精湛技藝、深厚情感及迷人舞台表演見稱。她在北京長大,後離開中國,先是去加拿大學習,然後就讀費城柯帝斯音樂學院;15歲時,她於阿斯本音樂節(Aspen Music Festival)的協奏曲比賽中勝出。2007年,年僅20歲的王羽佳取代瑪莎・阿嘉莉殊(Martha Argerich)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的鋼琴獨奏,因此蜚聲國際,取得音樂事業的極大突破。自此她不斷登上世界最著名的舞台,錄製的專輯也屢獲大獎。王羽佳經常與世界各大管弦樂隊及著名指揮家合作演出,例如勞力士代言人古斯塔夫・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及雅尼克・尼澤-塞甘。她於2009年成為勞力士代言人。
對全球文化的長期承諾
勞力士透過「藝術傳承・恒動不息」計劃宣導藝術成就,與全球文化長期保持連繫。從音樂、建築和電影到舞蹈、文學、戲劇和視覺藝術,勞力士在世界各地對藝術傾力扶持,不遺餘力,與歌唱家、指揮家和器樂演奏家等各音樂領域的表演者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
1976年,紐西蘭女高音歌唱家基莉・迪・卡娜娃女爵士(Dame Kiri Te Kanawa)成為勞力士首位音樂領域代言人。此後全球眾多優秀的音樂家、藝術家和表演家都陸續加入此行列。包括意大利女中音茜茜麗亞・芭托莉(Cecilia Bartoli)、法國男高音班哲明・伯恩瀚(Benjamin Bernheim)、委內瑞拉指揮家古斯塔夫・杜達美、德國男高音約拿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法國鋼琴家海倫・葛莉茉(Hélène Grimaud)、加拿大歌手米高・布雷(Michael Bublé)和英裔美籍西塔琴演奏家阿努詩卡・香卡(Anoushka Shankar)。
除薩爾斯堡藝術節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外,勞力士更致力支持全球享負盛名的文化機構。包括巴黎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倫敦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布宜諾斯艾利斯哥倫布劇院(Teatro Colón)、北京國家大劇院、蘇黎世歌劇院(Opernhaus Zürich)及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Elbphilharmonie Hamburg)。
勞力士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深知傳承知識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因此,勞力士與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吉爾伯托・吉爾(Gilberto Gil)、尤蘇・安多爾 (Youssou N’Dour)、平查斯・蘇嘉文(Pinchas Zukerman)、布萊恩・伊諾(Brian Eno)、菲力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及戴安・韋芙絲(Dianne Reeves)等多位傑出藝術家合作,為新銳音樂家帶來啟迪和靈感。勞力士亦致力培養年輕藝壇新秀,支持巴黎歌劇院的第一個抒情青少年管弦樂團、杜明高世界歌劇聲樂大賽(Operalia)、維也納愛樂樂團學院(Vienna Philharmonic Academy)、薩爾斯堡 藝術節的赫伯特馮卡拉揚青年指揮獎(Herbert von Karajan Young Conductors Award)。
自2010年以來,勞力士一直與著名的古典音樂平台Medici.tv合作,致力於在全球推廣卓越音樂。
巴黎國家歌劇院(PARIS OPERA)
巴黎歌劇院是全球最具名望、最古老的歌劇院之一。1669年,國王路易十四興建巴黎國家歌劇院,希望令法語歌劇學院及音樂表演與意大利看齊,至今歌劇院仍然舉足輕重。這裡正是我們現在所熟識的古典芭蕾舞之發源地,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Paris Opera Ballet)是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國立芭蕾舞團,而古典芭蕾是舞團的經典劇目。1989年,新建的巴士底歌劇院(Opéra Bastille)加入充滿歷史意義的嘉尼葉歌劇院,於1994年正式組成巴黎國家歌劇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這兩座典雅的建築巧妙地結合巴黎傳統和現代風格,使歌劇院獨具一格。
維也納愛樂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維也納愛樂樂團獲譽為全球優秀樂團之一,秉承古典音樂的優良傳統。該樂團於1842年成立,一直以來保持嚴謹標準,堅守藝術家的誠實正直,並且藉著兩項著名盛事向世人宣揚音樂的仁愛精神,因而聞名於世。如今,該樂團在全球許多國家播出兩項著名的音樂盛會:新年音樂會(New Year’s Concert)和露天的仲夏夜音樂會(Summer Night Concert)。後者於每年5月或6月均吸引逾五萬名愛好者,齊聚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美泉宮暨花園共享盛會。
自2008年起,勞力士一直是此知名樂團的獨家合作夥伴;而自2009年1月起,品牌亦擔任新年音樂會的獨家贊助商。並於2009年起呈獻仲夏夜音樂會。
勞力士簡介
享譽全球的精良品質與精湛工藝
勞力士為瑞士綜合獨立製錶商,總部設於日內瓦,品牌以精良品質與精湛工藝享譽全球,成為卓爾不凡與優雅尊貴的象徵。其腕錶的機芯均獲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COSC),並就精準度、動力儲備及可靠性方面進行一系列內部測試。綠色印章是頂級天文台精密時計(Superlative Chronometer)的象徵,證明每一枚勞力士腕錶均成功通過勞力士實驗室自定標準所進行的測試,獨立的外部機構亦會定期驗證。
每一枚勞力士蠔式腕錶上均有「Perpetual」(恒動)的字樣。這不僅是一個鐫刻於錶面上的字樣,更是一個哲理,它承載著企業願景及價值觀。企業創辦人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正是推動公司發展的動力與宗旨。勞力士繼而在腕錶發展上屢創先河,成功推出多項重大創新發明,如於1926年問世的蠔式腕錶,為史上第一枚防水腕錶,以及1931年發明的自動上鏈恒動擺陀。迄今為止,勞力士已經註冊了六百多項專利。品牌在瑞士設有四所廠房,設計、研發及生產勞力士腕錶的大部分零件,從金合金的鑄造,到機芯、錶殼、錶面及錶帶的加工、打磨、組裝和修飾,皆由品牌獨立完成。品牌亦積極支持文化藝術的發展,鼓勵體育及探險活動,並致力於環境保護,關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