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自1930年代起便一直積極支持探險先鋒。Rolex Oyster Perpetual腕錶伴隨探險家攀上高峰、潛進深海,作為他們精準可靠的工具。這些突破性的探險活動亦成為實地測試環境,讓品牌得以驗證並研發其時計。

勞力士參與各種探險活動,於1954年更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建立合作關係。130多年來國家地理學會支持勇於冒險的探險家及富有變革思想的革新家,在探險、科學和保育領域作出寶貴貢獻。相關活動的文章刊載於其同名雜誌《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之中。1954年,其中一篇文章描述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與丹星・諾基(Tenzing Norgay)的創造歷史之旅,二人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勞力士亦有參與這次重要之旅,為探險隊配備腕錶。

探索精神
多年來,秉持共同的理念及探索精神,勞力士和國家地理並肩前行,不懈支持先鋒探索新領域。雙方曾共同參與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探險活動,探索海洋最深處。

首次是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和唐・威路士(Don Walsh)在1960年駕駛的里雅斯特號(Trieste)深海潛艇降至10,916米(35,800呎)深處,潛艇外側固定著勞力士 實驗型蠔式腕錶Deep Sea Special(深海型特別版)。潛艇重返水面後,腕錶仍然運作如常。

52年後,電影製作人兼勞力士代言人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於2012年駕駛DEEPSEA CHALLENGER(深海挑戰者號)潛水器,並攜同固定在潛水器機械臂上的實驗型潛水腕錶Rolex Deepsea Challenge(勞力士深海挑戰者型),順利完成單人深潛活動。此腕錶防水深達12,000米(39,370呎),鏡面可抵抗超過12噸的壓力,且能準確運行,回到水面時絲毫無損。

2017年,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加強合作關係,共同推動與保護地球相關的探險計劃。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
21世紀,勞力士將探險從最初純粹的探索發現,逐漸轉為保護地球的方式,並於2019年推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進一步彰顯其環保承諾。勞力士支持傑出人士及組織,通過科學進一步了解全球環境所面臨的挑戰,並制定解決方案,令地球生態系統恢復平衡。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目前包括:絲維雅・艾爾(Sylvia Earle)的「藍色使命」(MissionBlue)計劃,通過建立「希望點」(Hope Spots)網絡保護海洋;與國家地理學會加強合作,研究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45年來,此獎項支持眾多人士打破疆界,憑藉創新項目拓展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竭力保護地球。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探險計劃
在名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探險(Perpetual Planet Expeditions)計劃中,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聯手進行多項探險活動,探索世上最極端的環境。雙方與世界知名科學家及專家合作,採用最先進的科技,揭示氣候變化對地球環境及生物的影響,其中包括:為世界提供水源的高山、堪稱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以及作爲地球降溫系統的海洋。

高海拔探險隊在珠穆朗瑪峰山東南脊上組裝了全球最高的自動氣象站。 - 打開lightbox

雙方合作支持的首項探險活動於2019年4月至6月展開,以珠穆朗瑪峰為目的地。這支珠峰探險隊由國家地理及特里布萬大學(Tribhuvan University)帶領,旨在加深了解氣候變化對興都庫什(Hindu Kush)和喜馬拉雅山脈冰川的影響,這些融冰是下游十億居民的重要水源。第二項探險活動於2021年初展開,由探險家及科學家組成的國家地理學會團隊在西南半球最高點建造了一個氣象站,恰好位於南安第斯山脈圖篷加托(Tupungato)火山峰頂正下方。

氣象站的建立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觀察視窗,藉以觀測智利安第斯山脈高海拔區域的氣象變化情況。這些山脈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水塔之一,為聖地牙哥附近的600多萬居民提供淡水資源。

此計劃支持個人和組織保護自然世界及生態系統,這與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的理念不謀而合,共同為下一代而努力。這些探險活動的所見所聞有助我們認清前路,以應對最迫在眉睫的環境挑戰。

南半球和西半球最高的氣象站位於海拔6,505米的圖篷加托火山上。 - 打開lightbox

國家地理探險家節
勞力士自2017年起支持國家地理探險家節(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s Festival)。活動匯集世界各地的創新科學家、保育專家、教育家、作家及革新家,分享他們的發現、見 解和解決方案,以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前照燈照亮了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基地營上方、登上昆布冰瀑的路徑。 - 打開lightbox

其他聯繫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也在其他方面有所合作。國家地理學會的科學家曾擔任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評審成員。雙方均與電影製作人兼探險家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絲維雅・艾爾(Sylvia Earle)以及水下攝影師大衛・都必列(David Doubilet)有著長久的合作歷史。

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24名得主同為國家地理探險家(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或資金得主。其中包括約翰・賴因哈德(Johan Reinhard),他以文化人類學角度在高海拔地區保育安第斯人文化遺產的項目,讓他於1987年贏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並於1999年成為國家地理探險家。近期的例子則有保育生物學家愛麗卡・古拿(Erika Cuéllar),她於2012年獲頒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更於翌年成為國家地理新興探險家。她專注培訓當地居民保護大查科地區(Gran Chaco)的生物多樣性,這是南美洲絕無僅有的野生境地。

秉承傳統
時至今日,漢斯・威爾斯多夫的願景和價值觀繼續引領品牌邁步向前。探險從最初純粹的探索發現,逐漸成為保護自然界的方式,而勞力士自始至終秉承創辦人的傳統與理念。

近一個世紀以來,勞力士不斷支持 探 險先 鋒,竭力衝破人類極限。勞力士推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進一步加強對探險家的長期支持,合力保護環境。為實現承諾,品牌先把焦點集中於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及其他合作夥伴之上,當中包括國家地理學會及絲維雅・艾爾的藍色使命計劃。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剛剛啟程,將上下而求索。

圖片

檔案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