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人類首登珠穆朗瑪峰七十週年

丹星・諾基(Tenzing Norgay)和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締造歷史,一舉登上雪巴人和藏族人稱為「聖母峰」(Chomolungma)的珠穆朗瑪峰。時至今日,勞力士通過「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延續他們在喜馬拉雅山的不朽傳奇。現由二人子嗣營運的喜馬拉雅信託基金會(The Himalayan Trust)及丹星・諾基雪巴基金會(Tenzing Norgay Sherpa Foundation)正竭力保護當地環境,並為本土社區提供支援。


1953年5月,艾德蒙・希拉里爵士和丹星・諾基登上海拔8,500米的珠穆朗瑪峰最高營地。 - 打開lightbox

諾基和希拉里的家人於2023年5月29日再次在珠穆朗瑪峰山腳下聚首一堂,慶祝二人征服高峰七十週年。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支持下,兩大家族 基金會特意翻新於珠峰區域內的兩間文化中心以作紀念,同時頌揚當地社區的歷史、傳統、文化和成就。

這兩間中心專門介紹雪巴人的歷史和身份認同,提升外界對該地區相關環境議題的認知,並表彰雪巴社群對登山所作的寶貴貢獻,就如兩位傳奇登山者奉獻畢生精力,勇闖巔峰。

探索極限
1953年5月29日,二人共同書寫歷史新篇章。征服珠穆朗瑪峰素來是探險家和登山者的夢想,但在他們之前,從未有人成功登頂,直至尼泊爾籍印度人諾基和紐西蘭人希拉里攀上世界之巔,從此改寫歷史。他們是約翰・亨特爵士(Sir John Hunt)率領的探險隊成員。
這次創舉向世人證明,登上珠穆朗瑪峰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他們凱旋而歸,證明天下無難事,而希拉里和丹星更成為當時的耀眼巨星。」
彼德・希拉里(Peter Hillary),喜馬拉雅信託基金會


勞力士自1930年代為探險家配備腕錶,藉以在世界各地測試時計於惡劣環境下的可靠程度。1953年,勞力士為珠峰探險隊配備腕錶,隊員在不同海拔高度設立營地,嘗試登頂。最後只有兩位登山家──希拉里及諾基成功登上高峰。

全新開始
諾基和希拉里在1953年成功登頂,二人自此與勞力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征服珠峰後,兩位登山者隨即展開新旅程,致力回饋這個改變他們一生的地區。勞力士通過「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與雙方的家族基金會緊密合作,將兩位先鋒的使命感與精神傳承至今。

「家父於1953年與勞力士創辦人威爾斯多夫先生首度碰面,當時他剛攀登完珠峰,從此我們的家族便與品牌建立深厚關係。」
諾布・丹星(Norbu Tenzing),丹星諾基雪巴基金會

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深受登山者的歡迎,不少人在這裡的村莊暫住,以便逐漸適應海拔高度,視此為通往喜馬拉雅山頂的必經之路。村內設有丹星諾基遊客中心,展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傳奇經歷與歷史。 - 打開lightbox

諾基一生竭力為增強雪巴人的社群力量。他親眼目睹雪巴登山者因頻繁傷亡而令家人痛苦不已,他對此深感懊惱。正因如此,他努力培訓年輕雪巴人成為以安全為本的登山者,並向喜馬拉雅登山學院(Himalayan Mountaineering Institute)數千名學生灌輸冒險和探索的安全意識。此學院位於印度大吉嶺(Darjeeling),由諾基在1954年協辦。他多年來不斷襄助登山者們的遺孀,幫助她們實現經濟獨立的能力,同時改善社區的醫療和就業情況,而最重要的是提升區內的教育水平。他希望這能為雪巴人的後代開創機會,讓他們從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行業。在勞力士的支持下,諾基的工作現正通過丹星諾基雪巴基金會持續推進與發展。

「他的非凡成就促使雪巴一詞得以納入字典之中。他為後代鋪平道路。」
諾布・丹星,丹星諾基雪巴基金會


希拉里一生亦竭力為珠峰及當地居民謀求福祉。希拉里和家人通過喜馬拉雅信託基金會,在盧卡拉(Lukla)興建醫院、學校、橋樑和丹星—希拉里機場。他還十分關注當地環境,基金會協助建立薩加瑪塔國家公園(Sagarmatha National Park),並在珠峰山麓附近重新造林。

「家父認為其最大成就是與喜馬拉雅山上的居民結為夥伴。雙方的合作、信任和聯繫,均發自於內心深處。」
彼德・希拉里,喜馬拉雅信託基金會

丹星・諾基的雕像矗立於南崎巴札的遊客中心外。在珠穆朗瑪峰和洛子峰(Lhotse)的 映襯下,這裡讓一眾遊客回憶當年諾基成功 登頂的先鋒創舉。 - 打開lightbox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簡介
近一個世紀以來,勞力士不斷支持探險先鋒,竭力衝破人類極限。隨著世事變動,勞力士將探險從最初純粹的探索發現,逐漸轉為保護地球的方式,矢志支持傑出人士及組織運用科學了解當今環境挑戰並制定解決方案。

品牌於2019年推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進一步彰顯其承諾。計劃初期著眼於以下三方面:通過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支持傑出人士為創造美好未來獻力;參與「藍色使命」(Mission Blue)計劃,守護全球海洋;以及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長期合作,了解全球氣候變化現狀。

隨著合作範圍的不斷擴大,「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現已攜手逾20位合作夥伴,其中包括:環境保護攝影師姬絲汀娜・米達麥亞(Cristina Mittermeier)與保羅・尼克蘭(Paul Nicklen);湯普金斯自然保護組織(Tompkins Conservation)旗下的阿根廷復野基金會(Rewilding Argentina)及智利復野基金會(Rewilding Chile),旨在保護南美洲自然環境;珊瑚園丁(Coral Gardeners)計劃,致力於移植適應力較強的珊瑚到珊瑚礁石上;「極地之下」(Under The Pole)探險活動,突破水底探索的極限;史提夫・博伊斯(Steve Boyes)及非洲大脊樑(Great Spine of Africa)的一系列探險活動,探索非洲大陸的主要河流流域。

同時,勞力士傾力提供獎學金和補助金,經由水底世界獎學金學會(Our World-Underwater Scholarship Society)、勞力士探險家會資助計劃(The Rolex Explorers Club Grants)等項目,支持組織及倡議培養下一代探險家、科學家及環保人士。

檔案

圖片

相關資訊